医共体政策保障

  医共体政策保障

  医共体建设被寄予厚望。通过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、共享的利益机制、明确的分工协作、精准的能力提升和成熟的信息化建设,以促进医共体有效运转、责任共担、利益共享、服务整合和管理协同 [3]。1. 政府高度重视,坚定不移地深化县域医改和城市医共体建设。需要在多个政策配套、多个部门协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,逐步扭转长期以来不正确的趋利机制、诊疗方式和就医习惯。既然是县域医共体,应该把公共卫生的职能更多地归于疾控部门,让县域医共体专注于医疗的整合。城市居民主要侧重于健康,故建议城市医共体称之为“城市健共体”。


医共体政策保障


  要加大财政投入,合理配置医疗资源。进一步优化分级诊疗层级,加强乡镇卫生院 (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) 力量。树立大健康理念,建议医保部门多做健康保障方面工作,加大预防和康复的医保资金投入,推进预防、治疗、康复一体化。

  2. 注重改革的系统性与整体性,形成改革合力。以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平台,强化医疗、医保、医药联动,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。城市医共体的建立必须打破条条框框的限制,推进市与区之间医疗、医保、财政等协同。

  3. 明确权责,完善城市和县域医疗卫生治理体制。厘清医共体管委会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、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与医共体、医共体牵头医院与成员单位之间的权责界限。落实政府办医主体责任,强化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管职责,赋予医共体资源 ( 资金 ) 调配、内设机构与岗位设置、人事管理、内部分配、运营管理等自主权。

  4. 改革编制管理,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4.1建立法人治理结构,真正实行医共体唯一独立法人管理,县招乡用、市招区用,以引进人才。

  4.2 开展业务培训,促进医务人员双向流动。根据基层医院的实际需求,牵头医院下派专家坐诊和指导,成员单位安排合适的对接人员,同时采用多种形式做好群众宣传工作,最大限度地发挥专家下层的作用。4.3 加快培养基层医疗人才,建立符合新时代的基层人才队伍。(1) 绩效分配上适当向基层倾斜,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工资待遇,以吸引人才,并留住人才。

  (2) 采用委培、成教、专项培训等途径培养基层医疗人才。采用创新的方式培养社区或村卫生工作者,如对当地闲置在家的居民进行培训,以义工的形式参与当地的健康服务和管理工作;根据工作年限和实际年龄,建立乡村医生退出机制。4.4 改革支付方式,发挥医保的杠杆作用。按照“总额控制、节约共享、超支分担”的原则,探索建立以医共体整体打包付费为前提,医共体总额控制、体内体外包干、盈亏合理负担的激励约束机制。制定医共体的诊疗目录,医保部门根据目录制定相应的规定,医共体内可以诊治的病种提高报销比例,降低医共体外的报销力度。


医共体政策保障


  4.5 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,实现数据共享。通过对覆盖全市或全县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的升级改造,对数据采集、数据质量与互联共享等进行标准化改造和应用性建设,实现市域卫生信息互联互通、门诊诊疗和电子健康档案一体化管理。引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,提升基层医务人员在诊断、转诊、治疗和慢病管理等各方面的能力。